歲暮天寒,青春熱忱化暖陽;薪火相傳,濟大精神潤故園。2025年寒冬時節,濟南大學文化和旅游需要學子予以寒假社會實踐為契機,攜大學之思重返高中母校,架設大學與高中教育的橋梁。他們以真誠講述打破地域認知壁壘,以親身經歷點燃青春理想,在傳遞濟大精神的同時,亦在躬身實踐中實現自我淬煉,繪就了一幅雙向奔赴的育人圖景。
陳秋怡:破冰之旅重塑北方高校認知
旅管2403班陳秋怡重返遠安縣第一高級中學,以“寒冬聚首,‘濟’往開來”為主題展開破冰宣講。通過精心籌備的PPT與政策解讀,她系統拆解“北方高校劣勢論”的認知誤區,聚焦濟南大學專業優勢與靈活轉專業政策,將抽象招生信息轉化為鮮活求學圖景。宣講中融入“英語高效復習”“壓力管理”等實戰經驗,以學姐視角構建情感共鳴。互動環節中,她敏銳捕捉學生困惑,以“過來人”身份緩解學生焦慮,通過課后交流為教師提供大學教育新動態。這場實踐不僅刷新了母校師生對北方高校的認知,更讓陳秋怡領悟到信息傳播中情感共鳴與理性闡釋的辯證關系,為其社會責任感注入新內涵。

白曉涵:雙向成長賦能教育公平
文管2402班白曉涵在沾化區第二中學展開“經驗傳承+職業鍛造”的雙軌實踐。她創新設計“成長三部曲”:與恩師懇談折射教育傳承,以“從高中到大學”專題演講構建認知階梯,借問答互動搭建心靈對話平臺。通過剖析“番茄工作法”“思維導圖”等工具,將抽象方法論轉化為可操作指南;針對縣域學生信息鴻溝,提出高校-中學長效合作機制構想。宣講會結束后,她熱情地向大家分發濟大文創,用一枚書簽承載一所大學的溫度。這場實踐既是教育資源的精準輸送,亦是演講能力與活動策劃的實戰練兵。白曉涵在總結中深刻指出:“教育公平不僅需要政策傾斜,更需要無數個體成為信息擺渡人。”


兩場跨越時空的對話,既是濟大精神的生動詮釋,亦是青年成長的珍貴注腳。當大學星光灑向縣域校園,當實踐感悟反哺個人發展,這場冬日里的奔赴,終將孕育出破土而出的教育春芽。
文字:孫琳 初審:張耘愷 復審:趙軍 終審:信蘇珊